6月28日,2025年度西北环境工程虚拟教研室教学研讨会在朔方校区新农科大楼A305会议室召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内蒙古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高校代表及我院教师齐聚一堂,围绕“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协作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目标,共同探讨西北环境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会上,我院党总支书记杨振东对兄弟院校代表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虚拟教研室负责人韩芸教授系统总结年度工作成果,提出“跨校协同、资源共享、技术赋能”的未来工作构想。


在主旨报告环节,同济大学周琪教授以“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认证应关注的问题”为主题,深度剖析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路径,强调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并提出“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建议;华中科技大学王琳玲教授分享“环境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其“本研衔接+科研反哺教学”的模式为与会者提供新思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杨生炯教授以“AI赋能与环境工程专业建设”为题,通过教学案例展示AI技术在污染模拟、实验仿真等场景中的应用实效。生态环境学院院长钟艳霞则详细介绍学院发展规划,提出依托虚拟教研室平台,在教学资源共建、科研项目协同及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深化跨校联动的具体愿景。




交流研讨环节中,各高校代表围绕“跨校课程共建机制”、“产学研融合实践教学体系”、“虚拟教研室数字化平台建设”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形成“课程资源线上共享池”、“跨校实验实训基地联盟”等多项建设性方案,并共同发布《西北虚拟教研室2026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区域环境治理联合攻关项目”等重点任务。

此次研讨会明确“专业教育+数字技术+实践创新”的三维培养路径,确立跨校资源共享协同机制,启动数字化平台规划以整合高校优质资源与企业实践基地,为西北环境工程教育共同体建设及区域环境治理人才培养提供系统性支撑。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此次研讨会为破解西北环境工程教育资源分散、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提供了系统性方案。未来,各高校将以虚拟教研室为纽带,持续深化教学科研合作,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提升西北地区环境治理能力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