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正文

我院盐池人工灌丛通量观测站加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

来源: 发布时间 : 2025-04-14 点击量:

4月8日,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2025年度学术年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召开,联盟理事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于贵瑞院士出席并主持理事会会议,联盟理事会领导、各通量站站长、技术骨干等100余人参会。此次会议上,我院盐池人工灌丛通量观测站成功加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盐池人工灌丛通量观测站站长杜灵通研究员入选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第二届理事。

我院人工灌丛通量观测站位于宁夏盐池县的半干旱荒漠草原区,观测对象为退化草原生态治理建植的人工灌丛,通量观测始于2016年,目前已积累了长时间序列的CO2、水汽、能量通量和气象环境等观测数据。在该观测站的支撑下,生态系统过程监测与模拟团队已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Journal of Plant Ecology、Biogeosciences、生态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系统揭示了荒漠草原区生态治理种植灌木所引发的生态系统碳水循环功能响应,该观测站也成为学院《生态系统生态学》等课程的教学实践基地。

据悉,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成立于2002年,是以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为依托,以微气象的涡度相关技术及箱式/气相色谱法为主要技术手段,对中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水汽、能量通量的日、季节、年际变化进行长期观测的生态系统观测网络。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ChinaFLUX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中国“双碳”行动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数据支撑。截止2025年,ChinaFLUX已发展到100个站点、117座通量塔,覆盖森林、农田、草地、湿地、荒漠、城市、水域等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是全球通量网(FLUXNET)的重要组成部分。